守護“銀發”錢袋子北京市海淀區開展“消費之聲”進社區科普宣傳活動
10月28日,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在馬連洼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開展“重陽暖人心,防詐護安心”網絡消費科普宣傳活動,幫助“銀發”群體更好地適應數字消費環境,增強網絡防騙意識。
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,針對他們的消費陷阱也在花樣翻新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報告顯示,截至今年6月,我國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規模已達1.61億人。
“大家在網上有沒有刷到過各種針對老年人的商品銷售視頻?”“他們是怎么上當的?”活動現場,工作人員對老年人網絡消費中容易遇到的食品、藥品、網絡培訓課程等消費陷阱進行講解,特別對保健食品選購注意事項進行了重點講解,提示老年人在購買保健食品時,要正確認知“藍帽子”標志,切記保健食品不是藥品,應科學理性消費,并保存好購物憑證以備出現問題后續維權使用。
“叔叔阿姨們,都領過免費雞蛋嗎?體驗過免費按摩椅嗎?”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案例和現場發放的宣傳手冊,揭露不法分子常用的“免費陷阱”“專家忽悠”“親情攻勢”等騙術,提醒老年人務必保持警惕,做到不輕信、不透露、不轉賬,遇事多和家人商量。為加深大家的理解,活動特別設置了場景化消費測試問答環節。工作人員模擬了“直播間推銷神奇保健品”“不法分子冒充客服,以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套取銀行卡信息”“新店開業免費領取禮品”等多個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情形,邀請大家進行判斷和選擇。這種互動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在場老年人的參與熱情。大家在踴躍答題和聽取解析的過程中,有效識別了消費陷阱,鞏固了所學知識。活動中,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《防電信網絡詐騙》情景劇,引得臺下陣陣笑聲和掌聲,笑聲過后,是深刻的警醒。大家紛紛表示,這種形式“記得牢”“看得懂”,效果特別好。據悉,此次科普活動是海淀區“消費之聲”進社區品牌組織的又一次現場活動。
今年“3·15”,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海淀區消費者協會,策劃了“消費之聲”進社區這一消費教育品牌項目,旨在通過創新打造“線上+線下”消費教育模式,有效整合區域消費教育資源,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消費教育服務,營造一個讓居民安心、放心的消費環境,推動形成與新型城市形態相匹配的消費生態。截至目前,“消費之聲”已走進海淀區北下關、香山、馬連洼等多個街鎮,圍繞不同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傳效果和社會反響。
“我們將不斷創新宣傳形式、豐富活動內容,以老年人實際需求為導向,持續開展靶向科普活動。”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馬連洼街道市場監管所相關負責人表示,將繼續深化“消費之聲”品牌建設,將消費維權端口前移,守護好老年消費者的“錢袋子”,營造安全、放心、和諧的消費環境,讓老年群體更好地享受網絡時代帶來的便利,安享幸福晚年。
- 日照問需于企深化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(2025-11-01)
- 浙江出臺招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細則(2025-11-01)
- 北京前三季度新設機構27.81萬戶(2025-11-01)
- 又到黃酒飄香時——湖北十堰加強食安監管賦能“房縣黃酒”品牌提升(2025-11-01)
- 守護“銀發”錢袋子北京市海淀區開展“消費之聲”進社區科普宣傳活動(2025-11-01)
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392號